驕陽燁燁,爬山虎蔚然生長
。當下
,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正如火如荼開展中,四川省第三測繪工程院的普查人輾轉西藏和四川省內邛崍
、三臺
、劍閣、中江等地
,馬不停蹄奔走在國情普查的路上
。這是普查人此生彌足珍貴的經(jīng)歷
,想著要記錄一些他們在普查路上的身影,于是背上數(shù)碼攝像機
,趕往四川省綿陽市中江縣測區(qū),用鏡頭記錄一些普查片段
。
小伙子們核查村委會,熱心的村長走出來問:“這里有一個地質災害點,你們去了沒有
?”根據(jù)影像和村長的描述,來到地災點
,滑坡的地方四周綠樹蔥蘢,像是一軸富春山居圖卻被生生撕去一角
。前一晚剛下過雨,云開日朗
,山道間可見農(nóng)舍儼然
,小伙子們熟稔地解譯樣本、采集像控點
、變化區(qū)域
、地表覆蓋等數(shù)據(jù)。
遠山一碧如黛,水田里忙碌著插秧的人們,綠綠的秧苗漂著陽光
,在風中招搖
,還有白鶴顧盼其間。正欲抓拍下這田園風光
,車卻停下來
,原來是此處植被覆蓋較好
,水田、旱地難以區(qū)分
。想來
,我在車上看風景時,作業(yè)員們卻時刻關注著影像和實際地物
,在蜿蜒而雷同的村道間游走自如
。老測繪人感慨
,現(xiàn)在條件好了
,有車了,以前都是“甩火腿”(四川方言:走路)調繪
。年輕作業(yè)員說,現(xiàn)在任務緊
,車輛確實提高了效率
,天剛亮就出發(fā)
,全天往返10個小時的車程大概有100公里
,平均每人每天完成調繪的面積較以前大幅度增加。
一天的舟車勞頓后 ,晚上還得加班整理數(shù)據(jù)并規(guī)劃第二天的路線,可小伙子們卻依然豪情不減
。談話間得知
,他們從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外業(yè)任務開始,就一直在路上
。先是四川省內的邛崍試點
,然后是西藏普查。提及西藏
,難免眉飛色舞
,那些忍饑受凍
、踏雪尋徑、鑿冰開路
,苦行僧般的經(jīng)歷和高海拔帶來的疲倦
、胸悶,以及明星滿天時對家人的思念
,都阻擋不了他們對這段經(jīng)歷的追憶
。置身世界屋脊,不是平常的觀光旅游
,而是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
,描繪西藏的壯麗山川
。華夏五千年,這是第一次
,怎能不為之興奮
?回到成都,還沒有從高原反應中回過神來
,便開始再一次的試點,帶上安裝有自主研發(fā)的地理國情普查一體化軟件的平板
、高精度GPS接收機等精密儀器,散落于四川的各個縣市
,行走在山間、村道
、街旁……
看著攝像機里5月22 、23日這兩天收集的地理國情普查野外調繪的影像片段,想著普查人為描繪錦繡河山以天地為家
,迎面江上清風
,仰望高山明月;看過退耕還林后的山青水秀
,也見到仍然疏于治理的河流;感嘆今日城市的繁華
,也為農(nóng)村的空巢老人唏噓不已